top of page
mobius_Banners01.jpg

西尾維新《少女不十分》讀後感/牛小流

【文/牛小流】

我可能是這本書不大稱職的讀者,因為沒讀過西尾維新的小說作品。我當然知道他的大名,也知道他產量驚人,寫過不少系列作品,橫跨不同題材和領域,唯第一次接觸他的作品是忘卻偵探系列《掟上今日子的備忘録》的改編漫畫,故事跳脫繁瑣的謎團框架,家常閒話堆砌的推理漩渦,輕巧而不失嚴謹的邏輯結構,讓我確確實實記住「西尾維新」這四個字。


後來我在八千子《山水儚:少女撿骨師系列》後記讀到對西尾維新的喜愛,燒到我的好奇心了,急於想認識這作家,翻開這本號稱「十年集大成之作」——《少女不十分》。簡介也很有趣,「很抱歉,這本書沒辦法寫出劇情概要。」什麼類型的作品無法寫出故事簡介,這點讓我很懷疑,而書系分類是沒聽過的「浮文學」,難不成和浮士德有什麼淵源,興許這是推理作家的自傳小說吧,帶著這樣的好奇心,閱讀了大學生和名叫做「U」的小四女生相處的故事。


碎碎唸的開頭,敘述寫作生涯的感慨,隨手拈來的日常閒話,有的沒的喜怒哀樂,看似毫無關聯的生活碎片,作者寫這故事時似乎有些隨性,想到哪就寫到哪,某些段落讓人忍俊不禁、嘆息連連。西尾維新的文字很輕快,沒有犯罪小說一貫的嚴肅筆調,他表達自身感受的方式,讓我想起同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一貫的碎碎念,也想起「最會生活的人」松浦彌太郎。


唯獨不同的是,《少女不十分》的「我」可能是「最不會生活的人」,因為他對人生前景充滿絕望,卻不能不繼續寫作下去,只為了延續生存的理由,直到揭曉他踏上寫作之路的原因——目睹少女車禍的慘狀。然而,他目睹「U」應對車禍的不尋常舉動,「U」向他探出略帶威脅的美術刀,自此陷入深不可測的命運漩渦。後半段與少女相處的篇幅,作者依然用不以為然的語氣敘述少女所為與背景,故事氛圍不知何時開始變得陰森詭異,彷彿那無法打開的房間,一旦揭曉就無法裝傻帶過,不忍直視的家庭寫照何嘗不是日本小說最為讓人嘆息的一筆,像手術刀劃過病瘤中心,過程血淋淋,卻不確定能否改變現況。


湊佳苗《告白》的經典對白,「如果你是邪惡的,那麼我又何必提醒你只是個孩子」,提及年少內心隱藏的無盡惡意,《少女不十分》又是截然不同的年少心情,標題的「不十分」意指「不夠少女」,少女為什麼不具備少女的氣息,反而承載不屬於她這年齡的沉重包袱,這是本書看似遙遠卻貼近現實的社會縮影,年少情懷豈是幾句話就能說得清楚。


如果,這真是西尾維新的心情寫照,那也未免太悲傷了吧,像閱讀《人間失格》時,不希望如此絕望的困境會降臨在任何人身上,但作者提及的瑣碎細節異常真實,像這書是為了即將結婚離職的責任編輯而寫,讀者就不能抱著鬧著玩的心態閱讀這書了。


那,我們該如何為這書定位,是散文集還是小說?讀到後記,才醒覺書本簡介別於常見的濃縮內容或宣傳文案,簡介實則是內容的一部分,先入為主的讀者可能會像我一樣,懊惱大嚷,這果然是犯罪小說啊!作者設計的尾聲轉折確實巧妙,相信懸疑粉絲能享受被騙的樂趣。


找這書的相關資料發現網上有個有趣的說法,少女名為「U」,也就是你(you),或許這是作家想對你(讀者)說的寫作心事,所謂的綁架事件,不過是平凡人被綁在作家身份的外殼,故事裡的爆炸性戲劇橋段,也不過是寫作苦惱的延伸與比擬修飾。這才驚覺,這書已撇開大眾小說的枷鎖,飛向更高更遠的純文學天空,不愧是西尾維新花了十年寫的用心之作,興許也刻畫自己寫作十年的心路歷程,而他似乎還有意讓故事延續下去。誒這故事還有伸展的空間嗎?小說家說有,那一定是有的!



本文作者簡介



牛小流


80後,馬來西亞人,現為政府診所藥劑師,曾為報章專欄作家。

經營「九流偵探事務所」臉書專頁,定期分享各國推理/犯罪類型小說的讀後感。

以《偵探在菜市場裡迷了路》入圍第十八屆臺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決選,並翻譯成韓文刊登在韓國推理刊物《Mysteria》第37期。

臺灣犯罪作家聯會會員。

馬來西亞文學網「墨水•咖啡•殿」版主。

著有多部作品,近作為《藥師偵探事件簿:請保持社交的距離》。

Comments


罪詭情報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