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在場會客室S2E9側寫】末日想像的歷時與共時──《浮動世界》的虛與實|by 既晴
【文/既晴】地理環境與社會現實在情節中的詮釋,顯示人們對世界末日後生存渴望,即使碰觸道德邊界。此種極度渴望反映出生存與真實需求的迫切性。末日世界揭露兩個層面:歷史的反思與未來的恐懼,引導我們對未來可能的災難有所警覺,同時重新評估生活價值,找尋生命與世界的連結。
【不在場會客室S2E9側寫】末日想像的歷時與共時──《浮動世界》的虛與實|by 既晴
【不在場會客室#13】《國球的眼淚》──以球場邊的命案為起點,探討運動創作與運動文化發展困境──講座側寫紀錄
【不在場會客室#12】《請把門鎖好》──皇冠大眾小說獎百萬得主的二十年回顧──講座側寫紀錄
【不在場會客室#11】《第四名被害者》人人都可以是偵探的社會派小說──講座側寫紀錄
【不在場會客室#10】重返神探死亡現場──台灣犯罪史上最初長篇本格經典.余心樂《推理之旅》講座側寫報導
【不在場會客室#6】「從入門到入土:跨類型小說創作分享」講座側寫心得
【不在場會客室#5】小說?歷史?談秀霖的《阿罩霧戰記》書寫講座側寫心得
【不在場會客室#4】島嶼遊樂園:文學中的地理意識講座側寫心得
從「觀看地景」解讀台灣犯罪小說的「在地性」——讀林佛兒〈人猿之死〉
本土推理小說的「翻譯」:讀林佛兒〈東澳之鷹〉
像極了愛情,一種搶占「生態位」的起手式